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视频类应用的发展,互联网流量成爆发式的增长。这些数字内容的分发离不开CDN。我们今天并不聊CDN相关的技术,而来聊一下CDN的商业模式。CDN是一个通用词汇有很多种类型,包括安全CDN、动态加速、静态加速(一般指小文件)、大文件加速(点播和下载)、直播CDN、RTC 通常来讲都属于CDN范畴,但整体来讲点播、直播、RTC是一种面向场景的技术方案;
一、CDN服务的运营成本
对于CDN服务商,对应的可变成本最主要就是服务器和带宽。由于CDN业务需要保证用户能就近访问,所以需要在全球部署加速节点,如果网络覆盖没有到位,就会导致CDN的服务质量下降。所以CDN都有一个比较大的节点部署的初期投入,有个“起步价”,在业务规模没达到一个临界值时,业务肯定是亏损的。哪怕只有很少量的客户,也需要部署那么多的服务器,这是CDN服务商的第一个较大的成本。
第二个部分就是带宽,CDN厂商从IDC厂商手里采购带宽资源的时候,一般是有阶梯价,也是必须到达一定规模后,才能拿到较低的价格,甚至为了获得一定的价格优惠,还会和IDC签一些保底带宽。带宽分上行和下行,对于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一般都是下行大于上行带宽,对于以用户上传为主的业务,就是上行带宽大于下行带宽。IDC机房一般是按上行和下行带宽中较大的那一个来收取费用。
目前国内的IDC机房也有多种类型,比如普通的单线机房和BGP机房。单线机房相对较便宜,但是只对某一个运营商的资源访问比较快。BGP机房有自己的AS域,并接入多个运营商的线路。BGP机房的价格非常昂贵,对于CDN的用户而言,一般接入的运营商和地域是固定的,所以CDN服务商一般使用单线机房的资源。
第三个部分的成本是线上运维的人力成本。对于软件研发部分,软件研发成功后,不出新的问题和挑战的话,增加业务的规模,并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也就是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对于运维人力来说,每家客户接入后,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线上问题需要处理,随着业务规模的增加,这部分的边际成本虽然也会递减,但是并不为零。而且,客户期望的是及时的人工服务,而不是面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响应的工单系统。
至于研发、销售、市场费用之类的,与其他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投入策略。
二、CDN服务的收入
1)流量计费与峰值带宽计费
对于CDN业务,通常有两种计费模式:流量计费与带宽计费,流量计费是计算某一时间段内传输的数据量,通常用每GB字节的单价来定义。带宽计费模式则通常采用峰值(大客户可以是95峰)带宽来作为计费的依据。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流量的基本公式 流量 = 带宽 * 时间,但是对于某个业务,一天的时间内用户的访问流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变化,有个差不多固定的pattern。那么一天的流量怎么来计算呢?某个时间段的 流量=带宽曲线在时间轴上的积分(也就是围成的面积)。有没有一种方式来衡量不同业务流量的这种特征呢?如果把一天的流量等价成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与这个曲线围成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个矩形的高就是平均带宽。这里定义一个指标:峰均比=峰值带宽 / 平均带宽,那么对应的流量 = 峰值带宽 * 时间 / 峰均比。从计费方式的角度看,峰均比可以刻画一个业务流量特征。
CDN厂商提供的两种计费模式,其实是假定了一个峰均比而折算出来的。如果你的业务的流量的峰均比大于这个假定的峰均比,那么就更适合按流量来结算,如果小于这个假定的峰均比,就更适合用带宽结算。CDN厂商通常给中小客户只提供流量计费的方式。按流量计费能给客户一种安全感,不会因为突发的带宽峰值而多付出较多的成本。但是也可能为此支付了一些溢价(相对用带宽计费方式)。
对于CDN厂商而言,还有一个因素能降低他的成本。每个业务的流量pattern是不一样的,当众多客户的流量叠加时,对应的峰值并不是各个客户峰值的叠加。叠加后的峰值一般是小于所有客户峰值叠加的。这也比较好理解,秀场直播的高峰大概在晚上9-10点,但在线教育的流量高峰则是放学后到8点前。这种叠加的效应带来的结果,其实就是提升了带宽的复用程度,降低了CDN厂商的成本。CDN厂商在这方面的复用效率可以用复用率来衡量。复用率 = 售卖带宽和 / 采购带宽,也就是一份带宽卖出去了几份。
2)阶梯价与套餐包
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批发价比零售价要低。类似的,CDN服务的价格一般也会随着采购的规模增多而降低,每家CDN厂商都精心设计了复杂的阶梯价格表。当使用量较低时,真实付出的单价就会比较高。
与手机流量的套餐包类似,CDN厂商一般也提供预付费方式的流量套餐包,一般规则比较复杂,有诸多限制因素。总体来说,就是鼓励客户多使用,给与优惠,另外一方面,也有牵引客户按CDN厂商预期的方式来使用的作用,比如流量分闲时流量和忙时流量。如果闲时流量价格便宜,客户就可能会多使用闲时流量,从而使得CDN厂商的资源有更好的利用效率。
3)实时音视频通话
近些年,实时的RTC通话也慢慢的CDN化,但是RTC通话的计费方式,一般使用通话时长,更类似古老的打电话的计费方式。如果码率固定,其实通话时长计费就跟用流量计费等价(当然有个换算的比例因子)。一般RTC通话为了保证较低的延迟,都会选择使用BGP机房资源。所以相对来说,RTC通话的等效计费单价相对传统CDN来说会高出很多。
4)突发带宽管理
对于一些热点事件、营销类的资源,可能会出现短时间内有巨大的访问量,导致突发带宽。对于峰值带宽计费方式,这个会带来巨大的成本。而对于流量计费方式,则会对CDN服务商带来冲击,一方面可能影响对其他客户的服务质量(慢速或服务不可用),另外一方面也可能带来较大的成本(CDN服务商与IDC机房是通过带宽结算的)。为了避免这种问题,通常CDN厂商会有一套突发流量的管理机制,让客户提前报备协调处理,或者通过限流等措施,来降低突发带宽带来的影响。
三、二道贩子的生存空间
当前市面上有很多CDN厂商,有些是原始厂商,有些是融合的CDN厂商,还有一些就是纯粹的二道贩子。既然CDN服务已经很标准化了,而且都还是云服务,不太涉及线下实体服务,为啥还有二道贩子的生存空间呢?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思考
1)批发商与零售商
在传统商品买卖中,批发商会用相对降低的批发价给到零售商,零售商完成最终的对客户的商品售卖。那批发商是否也可以做零售呢?一般来说不会,因为零售时要服务于更多、更细致客户需求,不太能带来边际成本的递减。举个例子,你去逛服装店,你可能要试穿、让导购给你推荐和介绍商品、价格谈判、退货换货等等售后服务。批发商把这些时间和精力节省出来,专门做批发的业务,扩大交易规模,这个才是对他而言更有效率的方式。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早在1817年就提出了比较优势经济理论,即使批发商自己也善于干零售,但是如果他干批发能带来的收益更多,那么选择有比较优势的批发业务来做,把零售业务留给在零售方面有他的比较优势的人去做,这样对整个生态才是更优的选择。
2)CDN行业的二道贩子
那么对于CDN服务,这些二道贩子厂商就相当于传统行业的零售商,二道贩子一方面从原始厂商手中“批发”较大体量的资源,另一方面自己积极拓展渠道和销售,并建设好对终端客户的贴身服务。每个CDN客户的业务特性是不一样的,原始CDN厂商追求的是规模,为了降低边际成本,只能提供比较标准化的几种计费方式和售后的运维服务系统。更细致、更贴身的服务只能由这些二道贩子们来提供。另外二道贩子们更加贴近终端客户,是一个客户资源渠道,也更懂客户的需要。
除了赚取一些贴身服务的“苦力费”和拓展客户的“销售费”,二道贩子们还会因为前面提到的带宽复用而获取收益。客户的流量特征如果比较互补,那么一份带宽就可以卖出大于1的效果。同时,复用比程度高,那么就可以适当的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增加规模,增加了规模,又可以去获取更好的采购成本,形成一个正向的反馈环路。
3)融合CDN的价值
除了基本的倒买倒卖,二道贩子还可以发挥融合CDN的价值。对于CDN客户来说,他们并不想被绑定在一家供应厂商上,一方面出现故障时,没有灾备能力;另一方面,接入多家CDN可以提升自己的议价权;再者,每家CDN厂商有不同的节点覆盖优势和价格体系,通过动态、智能的调度,可以平衡质量和成本的需求,给客户带来全局优化和差异化服务。
四、CDN行业的终局
CDN是一门重资产、高门槛的生意,近些年来随着云计算的成熟,以及几个大厂的价格战,使得CDN这个行业成为了红海。独立只做CDN业务的厂商也慢慢被综合云计算厂商逼到了墙角,如何在这个行业里生存,找到自己的生态定位,成了独立CDN厂商的重大课题。那未来CDN行业的终局是啥样的呢?我的看法是还是会多家并存,并不会形成独家的垄断。理由有三个:一是垄断的结果不管是政府还是客户都不期望看到;二是由于比较标准化和低的迁移成本,使得要守住市场地位也有一定的困难;再者,CDN行业也会一直面临创新的挑战者,比边缘计算、P2P、区块链结合的CDN,超低延迟的实时网络CDN等等。5G带来的底层基础设施的变化,也可能成为影响格局的重要因素。要保持自己的领先的市场地位,只有不断的创新,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更低的成本。张磊在他的《价值》里提到,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的疯狂的创造长期价值。我深以为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