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入职到现在已经三个月。作为一名职场新人,不得不说几乎每天都要接收到爆炸式的信息,尤其在云计算在这一高度专业的领域中。
入职前一周,每天都被各种新名词轰炸,那时想着下周应该好一些吧,结果第二周遇到的新名词更多。入职一个月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度过新人过渡期了,但第二个月仍然需要继续面对新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到定价和底层需求。现在入职三个月,对业务达到基本熟悉的程度,但是在这个需要不断学习的领域中,每天都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新事物。
入职之前,对于云计算产品经理,更多的是通过社区看别人的文章,或者看相关书籍进行了解。但入职之后,发现这些对于实际的工作环境还远远不够,于是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三个月的时间,对于云计算业务的认知提升还是很快的。除去业务,产品经理这一岗位本身又需要对接大量的人和团队,来完成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所以,这三个月,除去业务本身,对于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和需求对接,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学习和磨合。
工作到一定时间,需要反复进行个人总结,才能明确方向并不断提升。之前读书和找工作时候,就喜欢定期进行科研工作上的总结并复盘过往经历。刚入职的时候其实对于业务还是有点懵的,毕竟是在一个全新的环境。而且之前自己的科研和实习上更多关注的是应用层,比如视频和图像的处理,对底层关注的很少,或者说几乎不关注。
入职之后,做的方向是关于云计算IaaS中的数据库和磁盘存储业务。而数据库RDS其实需要对接三个产品,MySQL,SQL Server和PostgreSQL,三个产品的后端完全是独立的,只是共享同一控制台。至于磁盘存储或者叫块存储,是最底层的应用,只要是涉及到服务器或者云计算,块存储就不可缺少。
而对于这两种产品,针对的用户一般都是开发者,一般都会在Linux环境中进行代码开发,所以产品经理必须对开发者的使用习惯有深入的了解。
云计算产品经理是科技行业发展至今的细分产物。除去云计算产品经理,还有数据产品经理,地图产品经理,中台产品经理,AI产品经理,国际化产品经理等等众多垂直细分领域。产品经理这一岗位曾一度被流传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而如今却发展出众多垂直行业的细分产品经理,足以显示出这一岗位的专业性。
工作三个月,我将云计算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全面的行业跟进、多渠道的需求分析、复杂的产品设计、以及多层的项目管理。
一、全面的行业跟进
云计算,不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其一整套系统都是由众多产品模块组成,包括计算、网络、存储、数据库在内的基础模块,也有安全、账号管理、交易系统、监控等必备的辅助模块,还有大数据、媒体CDN、边缘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建站、云市场等较为垂直的模块。对云计算的全行业跟进由宏观到微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云计算行业的市场和战略调研
2.紧密跟踪主要厂商的历史和最新动态
3.对云上产品有横向的系统性认识
4.对自身负责的具体产品进行功能和体验层面的竞品调研
作为初级产品经理,最需要关注的是最下面一条,即自身产品在功能和体验上的竞品调研,其次是云上全部产品的系统性认识。云计算产品经理新人往往只会负责一个产品模块中的一部分功能,如只负责存储模块中的对象存储一条产品线。因此,为了明确产品的迭代目标,产品经理必须对该条产品线的竞品进行充分的调研,以明确自身产品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也很重要,哪怕对于初级产品经理而言。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产品经理也需要对云上其他产品进行系统性的认识,因为云上产品大多不是独立的,都需要与其他产品模块有交集。同时,还要紧密跟踪行业最新动态,不仅局限于自身产品的历史和最新动态,更要对整个行业的重大新闻进行跟踪。除去这些与产品直接相关的调研工作,对云计算行业的市场和战略方向,产品经理也要有足够的分析和认知,最好将日常的观察逐渐形成自身的结论。
二、多渠道的需求分析
对于云计算B端产品,需求的来源是多渠道的。而且对于云计算,尤其是IaaS基础云而言,各家厂商对应产品线的功能基本是相似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其主要区别为机器的性能和服务的完善程度。云计算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业界通用需求
2.大客户需求
3.横向部门需求
这其中,需求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功能需求,即需要在功能上对产品进行补全或改进;另一方面为体验性需求,即需要完善用户的操作流程,包括控制台、API和帮助文档。
对于业界通用需求,是指一个产品模块在业界必备的一些功能组件。比如对于数据库产品,基本的实例管理、变更配置、数据库管理、日志与安全管理、监控等等,这些是基本的需求模块,业界任何一款产品都需要具备。这里不需要像C端用户型产品一样标新立异来为用户创造新鲜感,而是只需满足用户广泛的使用需求。
与云计算相对的,就是独立主机和本地自建数据仓库的使用形态。云计算在产品线上的需求,其实和用户在使用本地机器时的需求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通过计算机来解决底层问题,包括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远程操作等等。因此,云计算产品线的功能模块和需求类别基本上就是用户在使用本地机器时的需求。但不同的是,云计算不仅仅是一套产品,更是一套基于产品的服务。因此与本地机器不同的是,云计算开创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服务性需求模块,以满足用户的高阶需求,如监控报警、慢日志优化建议等等。
其他的需求来源,如大客户需求很好理解,是指云计算大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这类需求往往需要产品经理进行单独的排期,但若是与已排期的需求相重合,则需要告知客户经理或者售前经理明确的需求上线时间。
最后一类的横向部门需求,则是云计算不同产品线在交叉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其他产品需要补齐或者是改善的需求。这类需求一般都是体验性需求,如控制台或者帮助文档需要改善的地方等等。
总的来说,云计算的需求是多渠道的。基础的功能性需求各家厂商基本保持一致,不同的只是各家产品在性能上的差异,以及所覆盖场景的完备程度。
三、复杂的产品设计
云计算产品具有复杂的产品设计逻辑和较高的进入门槛。云计算产品的设计,要求产品经理对于底层技术、商业定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并且对客户关系有较好的协同能力。
首先明确一点,云计算的售卖对象虽然是企业级客户,但是真正使用的人却是企业中的技术开发人员。因此,这往往要求云计算产品经理需要理解相应的开发流程和使用场景,包括控制台和命令行的操作方法。可以举个例子,我在入职后主要做数据库和云磁盘。云磁盘是任何一套云计算系统中的必备模块,因为存储总是不可缺少的。但对于云盘的操作,如挂载、卸载、扩容等,往往都是在Linux系统的命令行环境中完成,这要求产品经理能够理解用户在开发过程中的操作目的、操作环境、命令语法以及使用规范。因此,云计算产品经理往往需要具有相匹配的专业背景,尤其青睐计算机、通信、电子专业的毕业生。
云计算产品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模块
1.功能设计
2.控制台体验提升
3.定价
云计算产品的一项功能,往往都是业界通用的,而不是为了追求用户的新鲜感而专门设计,除非是一些厂商为了提升自身用户体验、或者是增加特色服务模块而设计新增。比如说,对于云磁盘这一项产品,其核心的通用功能模块都是磁盘管理和快照服务,而磁盘管理又分为创建、格式化、卸载/卸载、扩容等等,快照服务又分为手动快照、自动快照等等。所有厂商关于云磁盘的操作都是类似的,只不过在磁盘的种类、性能和价格上略有不同。
因此,云计算产品的功能设计并不会像C端产品一样去刻意追求用户的新鲜感和体验感,而都是行业内约定俗成的基本功能,而且产品模块越靠近底层基础云,其功能的种类就越少。对于一些PaaS产品或者是SaaS产品,其因为处于云计算整体架构的上层,其可以发挥的产品想象空间就越大,往往并没有底层IaaS产品局限。
另外一方面,便是控制台的体验提升。云计算的产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操作,一种是通过控制台进行操作,另外一种是通过在后台的命令行中完成操作,通常会用到与单机使用时相同的命令语句,同时还会用到封装好的API或者SDK。越靠近底层的产品会越重命令行使用,而越靠近上层的产品,就会越重控制台体验。比如,数据库产品的控制台使用频率就要就要多于云磁盘的控制台使用频率。虽然云计算是面向客户而言的一种售卖方式,但是控制台的实际使用者却是企业中的IT开发人员。因此,控制台也需要用C端产品的思维来设计,产品经理也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来提升用户体验,比如连续操作的流畅性和串联性,操作提示的合理性等等。
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往往就是云计算产品需求和功能设计的大部分工作,而产品文档也主要围绕以上两个方面。总结来讲,第一是要从产品需求和产品策略两个维度来进行产品功能的设计,第二是要在控制台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最后一点,云计算产品非常不同于C端产品的地方在于,云计算产品需要定价。产品经理需要从竞品价格、产品成本、毛利率等多个层面对产品最终的售卖价格进行确定。同时,产品经理需要对产品制定不同的售卖组合,并对计价方式进行设计。云产品的计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存储容量的线性计费形式,还有计算产品CPU核数量和内存大小的组合定价形式,还有阶梯定价,阶梯命中定价等多种方式,用以满足不同产品的使用场景。同时,在支付方式上,支持包年包月形式的预付费和按量付款的后付费形式。除此以外,涉及到大型的运营活动如双十一等,还需要设计额外的打折促销产品。在日常,为了留存拉新,还会发放不同形式的代金券为用户抵扣费用。
总的来说,云计算产品需要同时面向C端和B端进行产品设计,在满足客户价格、功能和特定需求的同时,还要提升客户企业的员工在控制台和命令行中操作时的用户体验。除此以外,还要用合理的定价和促销活动来满足企业客户在预算上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私有云在产品的设计上与公有云有很大的不同。公有云往往更倾向于将产品设计为一套通用的流程,满足大中小客户和个人的使用需求。但私有云往往是针对某位大客户量身定制,因此需要在公有云的通用版本之上来针对客户特定需求进行特定开发。私有云往往更重视售前和销售团队,只有强大的销售和大客户团队才能保证触摸到潜在客户,并且当销售将某位客户沟通为潜在客户时,产品研发团队需要与客户进行进一步的需求沟通,来了解客户的详细使用需求。同时,私有云的产品研发和销售团队需要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报价。若双方洽谈合适,那么该项目会进入私有云的PoC环节。若最终中标,那么就进入产品研发环节,直到最终交付客户。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的厂商往往在发展过程中会研发出针对不同行业的底层版本,如金融版、政务版、交通版、制造业版等等。在这些行业通用的版本上,再根据某一位具体客户的需求来进一步定制化开发,会加大的减少开发工作量,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更快响应。
因此,总的来说,云计算产品的设计流程与单纯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流程有很大不同,往往需要产品经理考虑众多涉及营收和客户相关的事情。从某个角度来讲,云计算产品经理的工作很像是技术咨询(IT Consulting),但又比技术咨询多了很多细节的考虑,不仅考虑宏观层面,而是需要宏观微观协同并进。
四、多层项目管理
云计算产品的开发流程往往会涉及到多层同步/串联开发,这需要产品经理对项目进行多层管理,包括对项目的时间把控,流程对接以及风险控制。比如,对于云磁盘产品,从底层到上层分为磁盘后端、集群后端、控制台后端、控制台前端等众多开发层次,中间还要涉及到每一层的测试和联调。除此以外,若某一项功能需要接入计费,那么还有额外的计费模块开发,主要涉及账单和订单管理以及需求的启停等等;若一项功能需要接入监控功能,那么还会涉及到额外的监控开发,这需要协调产品侧和对应支持模块的开发联调时间。
项目中这么多开发人员,当某一个环节出现bug或者出现计划之外的人员变动时,需求整体难免出现delay风险。因此,还需要产品经理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把控,尤其对于产品的各层上线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结
综合以上四方面,可以看到云计算产品经理在众多产品领域中是及其特殊的。因为云计算产品本身的B端属性和重销售、重性能特点,往往要求产品经理具有匹配的专业/行业背景、有效的项目管理手段,对市场及行业敏锐的嗅觉,并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整体来讲,云计算产品经理门槛较高且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协同市场、销售、售前、横向产品部门、开发、测试、运营等几乎所有职能岗位的同事,对产品负责,对营收负责,对体验负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