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编码
音频编码的主要作用是将音频采样数据(PCM等)压缩成为音频码流,从而降低音频的数据量。音频编码也是互联网视音频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技术。但是一般情况下音频的数据量要远小于视频的数据量,因而即使使用稍微落后的音频编码标准,而导致音频数据量有所增加,也不会对视音频的总数据量产生太大的影响。高效率的音频编码在同等的码率下,可以获得更高的音质。
音频编码的简单原理可以参考:视频压缩编码和音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
主要音频编码一览
名称 | 推出机构 | 推出时间 | 目前使用领域 |
AAC | MPEG | 1997 | 各个领域(新) |
AC-3 | Dolby Inc. | 1992 | 电影 |
MP3 | MPEG | 1993 | 各个领域(旧) |
WMA | Microsoft Inc. | 1999 | 微软平台 |
由表可见,近年来并未推出全新的音频编码方案,可见音频编码技术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音频编码技术近期绝大部分的改动都是在MP3的继任者——AAC的基础上完成的。
这些编码标准之间的比较可以参考文章:音频编码方案之间音质比较(AAC,MP3,WMA等)
AC的音频文件格式有以下两种:
ADIF:Audio Data Interchange Format 音频数据交换格式。这种格式的特征是可以确定的找到这个音频数据的开始,不需进行在音频数据流中间开始的解码,即它的解码必须在明确定义的开始处进行。故这种格式常用在磁盘文件中。
ADTS:Audio Data Transport Stream 音频数据传输流。这种格式的特征是它是一个有同步字的比特流,解码可以在这个流中任何位置开始。它的特征类似于mp3数据流格式。这种格式可以用于广播电视。
简言之。ADIF只有一个文件头,ADTS每个包前面有一个文件头。
AAC的ADIF格式见下图:
AAC的ADTS的一般格式见下图:
图中表示出了ADTS一帧的简明结构,其两边的空白矩形表示一帧前后的数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