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是如何看待腾讯的 ToB 业务呢?
他曾经说过:(ToB 业务)非常难、非常卷,我们还没开始,各家都涌进来了。
他直言:
腾讯最近反舞弊抓到了很多CSIG(ToB事业部),很多都是在打单、招待。这种模式真的不太适合我们,效率低、不透明。所以我们还是聚焦做产品,我们做被集成,别人买我们的标准产品去卖,我们内部管理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马化腾2023年会发言
一直以来,很多朋友都在说“腾讯没有 ToB 基因”,我觉得这事挺扯的。
腾讯这种大厂,完全可以找到最优秀的人才来负责 ToB 业务。还可以通过独立运营的模式,避免对新业务的干扰。
腾讯能够从QQ时代顺利过渡到微信时代,充分证明了马化腾善于用人、带领公司战略转型的能力。
而且,当年阿里巴巴也是从 B2B 领域跨行到 B2C 领域,所以只有能力和格局问题,根本不存在什么基因问题。
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腾讯并不想把 ToB 做得太大。
ToC 互联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产品化和在线化。
不管是社交、视频还是游戏,本质都是在线的产品,而且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这就意味着只需要很少的人力,就可以服务海量客户,而且管理也透明、简单、高效。
这也是 ToC 互联网大厂的典型文化。
但是 ToB 业务就不一样了,存在大量线下营销和服务环节。
这就导致业务的利润率低,而且和大厂“透明、简单、高效”的文化形成了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腾讯的选择不言而喻。
以企业微信为例,虽然企业微信率先实现了盈利,但是它已经从一个平台彻底沦落为了一个工具。
如果说钉钉是“Partner First”,那么企业微信就是“我自己来”。
就连企业微信的高层对外宣讲也直言:更希望大家把企业微信看成一个工具。
利用“连接微信”的王炸能力,企业微信当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服务商的集体羸弱,意味着企业微信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无法给平台上的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
而对于 ToB 业务来说,只有产品、没有服务,这就意味着是一个“长不大的业务”。
相比之下,钉钉的收入规模反而会更有潜力。
毕竟,一棵树再大,也大不过一个生态。
当然了,这也并非是腾讯不懂 ToB,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企业微信不再是腾讯的战略级项目。
还是那句话,不是腾讯做不了,而是腾讯看不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