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知识
把时间跨度拉长,这样大脑在一次又一次的记忆——提取——再次记忆中不断重复,才会把你学到的东西真正学到脑子里。
所以,想要真正学到新知识,一定要像你的消化系统一样,对进入你大脑的信息进行“深加工”。而“深加工”的方式,就是“实践”。
那么这么才能把实践学到的知识呢?
最简单快捷的方式是做题。每学完一课的内容,就翻到例题部分,先把答案遮住,自己试着做一遍;然后查看答案,寻找自己写错的地方,并寻找原因;又或是优化自己的解题步骤,多找几个角度解题。在这个过程里面寻找到自己对于概念的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上面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是因为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就是这么学习的。可是当我们走上社会,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持续地学习新技能、全方位打造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必做的事情。之前学校里的那一套就不管用了。为什么?
因为新知识的获取,不单单来自书本。
所以上面的学习方法可能只适用于上学的阶段,没有更宽广的意义。适用范围更宽广的学习新知是什么样子呢?
上面已经给过你答案了——实践。
所以“真正学到知识”在更加宽广的上,正确的流程应该是:
-
确定目标(我准备实践的事情)
-
寻找方法(我有正确的方法去执行)
-
落实行动(按这个方法执行到位)
阻碍你实践新知识的原因:
-
信息超载:人们会习惯性地不断获取新事物,而并不将其付诸于实践,从而导致信息超载。
-
消极过滤:大脑学习知识的时候有个消极过滤系统,用消极心态建立防御机制,在无形中阻碍了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态度。
-
缺少跟进:很多人在接触了新事物后,没有制订一个跟进计划,结果是很快就恢复了旧习惯而没有任何行动和改变。
提出了问题,那么解决方案就呼之欲出了。
-
精要主义:专注和重复。要想掌握某个知识,必须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通过间隔性重复,直到将其完全吸收。
-
绿灯思维:先积极认可一个新观点、新方法的可行之处,再提出进一步的建议,最后再抛出可能存在的危险。
-
持续跟进:指导——支持——问责,并重复步骤。有足够的指导,告诉自己怎么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给出支持,不断去反馈帮助,最后问责,做得好的激励表扬,做得不好的要反馈改进。马上开始练习,制定一份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帮助自己培养强大的责任感的跟进计划
这是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受众对象上的运用。
其实,没有经过实践的知识,不能叫做知识,那不过是一团有序的信息而已。你应该训练自己,把信息转换成自己的知识的能力。这样,你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并且这样不断实践的过程里,你才有可能会“自动”学习到更多的、书上找不到的知识。这往往是你超越同样是读书人的关键所在。
学到方法
方法背后隐藏着重要的思维方式,简要总结如下:
知道结果----了解背后的思考逻辑----演绎其他的方法(照着学),是一种典型的演绎方法;
文章评论